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書衣版):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先知【中英對照.精裝珍藏版】:東方詩哲紀伯倫唯美散文詩集
《先知》1923年甫出版即席捲全球,紀伯倫在26篇精美凝練的詩作中,毫無保留地訴說歷經顛沛流離後獲得的人生體悟。他以詩化的文字,揭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真諦,跨越世代、參與並指引了各個年齡層讀者必經的生命極樂與傷痛。 對於所有曾經在幸福或苦難中感到不安、曾經在無數揪心的人生抉擇之間迷途的人來說...
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N位夥伴╳蘇文鈺的熱血連線
這群人,看見教育真正的需要; 是他們串起在地微光,讓N趨近無限大。 8個面向,蹲在和需要等高的視線,發揮教育最樸質的能量; Be A Giver,給孩子更多的支持,給老師更強的支援。 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以程式教育為起點, 腳步踏遍台灣八縣市的不山不市國中小與非營利組織。 有著...
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本書從日本許多名人青少年時的「壞行為」出發,直搗人心深處「害怕惡」又「想作惡」的矛盾心理,提出發人深省的建議。勇敢接納孩子天性裡的惡,並不意謂縱容孩子胡作非為,而是要拿出更大的耐心傾聽、不過早論斷是非,才能幫助孩子找到突破成長瓶頸的門道。
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
本書從「內部」浸淫兒童文學的世界,並以大人能夠理解的文字,勾勒出孩子清澈透明的眼睛所見到的真實。「認識靈魂」不能依靠知性,需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生命;閱讀兒童文學足以動搖我們視為「常識」的存在根基,唯有經歷這種體驗,才有可能一點一滴地了解靈魂。
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
本書深入淺出地剖析現代孩子在「轉大人」時所面臨的重重難關,並點出當代東、西文化相互衝擊,價值觀趨向多元,不但過往講求「傳承」的穩定社會不再,「到底應該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更成了一大難題。河合隼雄說:「我已無法再將大人當成一個靜止的概念,寫下該怎麼成為大人的方法」。換言之,就算已經轉成「大人」,當代的大...
不教養的勇氣:阿德勒教你,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課題
《被討厭的勇氣》親子實踐版 岸見一郎的第一本教養書 不責罵、也不讚美,才是最好的教養 父母只要無條件信賴孩子、肯定他們的價值 孩子自然會長出獨立面對生命的勇氣
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
一九九四年四一○教改大遊行後,臺灣的教育改革沿著兩條路線展開,一條是體制內改革,由國家發動備受矚目,也飽受批評;另一條走體制外革命,沒有資源、不被國家承認也鮮為人知。兩條路線好比孿生兄弟,從同個父母的懷抱誕生,卻走上不同的人生旅程。如今大家紛紛談論哥哥的改革故事,探究改革的成敗功過,相對之下,弟弟的...
教孩子自己找答案:未來公民必須具備的五種能力
台灣第一本!專為國中小學生設計的公民入門課 「有些話,就是要對年紀還小的你說。 我希望再過幾年, 你能夠長成敢為自己、為別人主張權利的公民……」 丟開大人的權威,跟孩子討論重要的事 這個老師不一樣! 體制內,她認真教學,考績卻是「四條二」,是個不守規矩的「爛」老師;...
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
第一位主動打開教室大門,歡迎任何人前往觀課的高中國文教師張輝誠, 首度完整披露【學思達教學法】醞釀歷程與價值理念, 從觀念、做法、工具到案例,引導傳統教師轉型為【學習設計師】, 培養具備【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未來人才。 張輝誠第一本聚焦於創新教學心路歷程的教育專著,也是扎根於本土的翻...
出走,是為了回家:普林斯頓成長之路
不平凡的回家之旅,讓自己成為改變的起點。 絕望,會傳染。勇氣也是! 一個頂著「資優生」光環、 以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名校的台灣女孩, 卻被質疑「妳是怎麼考上普林斯頓的?」 拚命想擠進「酷」朋友圈,卻遺落了最真心的友誼; 初嚐戀愛滋味,卻在愛中失去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