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的是誰的歷史?我們該如何思考歷史?——
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又是如何被生產?
歷史學家該如何評估史料?一般讀者又該如何閱讀史籍?
「描述」和「詮釋」間的鴻溝何在?歷史,到底是事實還是虛構?
「歷史學家不能給你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問題,可以教你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莎拉.瑪札(Sarah Maza)
詳細書訊
由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教授—莎拉.瑪札(Sarah Maza)所撰寫的《想想歷史》力圖描繪歷史學的廣泛和多樣性,書中每個單元皆圍繞著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中心問題構成,為討論歷史這個學門提供了絕佳素材和案例,並將帶領讀者思索歷史學在近半世紀來如何改變,為何歷史學家將注意力轉向新的行動者、空間和物體,而歷史生產過程中的衝突又引發了哪些學界內外部的熱議,進而一探創新與爭議如何形塑歷史研究領域。
為什麼我們學習歷史?因為歷史回答了其他學科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正因為歷史在公共生活中無處不在,並有著無可抹滅的影響力,因而有關歷史研究的爭論在學術界內外不斷出現。歷史學充滿活力、不斷變化並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想想歷史》想要提供的不是答案或處方,而是持續與過往對話的邀請函,藉由向歷史不斷地提問,回應時代的需求和好奇心。基於所有耳熟能詳的理由,我們需要我們的集體過往:從我們的祖先的成功和失敗中獲得智慧和靈感、找出我們是誰,並且滋養我們的想像力,進而找到繼續前進的各種可能方向。
作者簡介
莎拉.瑪札 Sarah Maza
西北大學歷史學教授、藝術與科學「簡.朗」教授(Jane Long Professor)。
譯者簡介
陳建元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川安(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涂豐恩(「故事」創辦人)、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____專業推薦
導讀:
陳建守(說書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好評:
不可或缺的佳作。——《Choice》雜誌
我們終於能夠讀到瑪札既具有高度綜合性又切合當代的作品,此書反映了歷史寫作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當前沒有第二本書能像《想想歷史》一樣具備可讀性並涵蓋眾多主題,這是本博學多聞、反映現況以及引人入勝的概述。瑪札精彩地掌握住幾個世紀以來困惑著歷史學家的許多問題的複雜性。她提出了對的問題,回顧了適當的學術成果,並且選擇從最關鍵的領域介入。《想想歷史》是簡潔又深具反思性的史學史回顧典範,也是此類著作中最好的綜述之作。——大衛.布朗(David Brown)|伊麗莎白城學院(Elizabethtown College)
在歷經了過去五十年間歷史學家不斷地重新思考他們研究歷史的方式後,瑪札針對歷史在今日是如何被「落實」的,提出了許多深具洞見的反思。她同時引領讀者迅速地掌握在這半世紀間興起的不同史學流派以及研究方法。《想想歷史》對我而言是有關這段時期西方史學發展最優秀的概論之作。——艾倫.梅吉爾(Allan Megill)|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
專業主義(對追求「客觀」真理的歷史專業自主性的信仰)矛盾地與某種期待共存,也就是期待學院歷史學家所鼓吹的歷史敘述,能夠凝聚共識與激勵愛國心,並且反映出一小撮知識與政治菁英的觀點。[11
-
歷史的學習逐漸地被限制要在受國家直接資助的大學中,並且被用來培養教師和其他公務員
-
自然世界長久以來作為人類活動的背景幾乎不受人們注意,最初是以容易遭受人類傲慢和貪婪傷害的物體被載入史冊
-
將思想史與物質文化連結起來的方法:一些有形的物體「與思想是分不開的,因為人們不斷地用它們作為思考的模型和例子,而且相應地會以(言明或未言明的)哲學原則為基礎設計與打造機器。」[57]
-
儘管傳統觀點認為歐洲人控制和支配了巧克力,並且以他們的品味馴服了它,諾頓認為在她述說的故事中巧克力「印第安化」了其消費者,正揭示了殖民主義在原住民文化面前的脆弱。在這種情況下,口味的傳播方向與預期的相反:「從被殖民者到殖民者,從『野蠻』到『文明』。」[55]巧克力的複雜歷史不僅涉及兩個世界之間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