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風潮正在蔓延!
讓台大醫院、廣達、台積電的正念訓練師資,帶你用正念揮別壓力與憂慮,
找回穩定、自信與情緒自由!
詳細書訊
醫學界用正念幫助病人改善:
慢性疼痛、焦慮、憂鬱、睡眠障礙,並增強免疫系統。
企業界用正念幫助員工提升:
專注力、情緒管理能力、復原力、創造力、領導力與人際溝通能力。
教育界用正念幫助學生增強:
學習效率與情緒平衡,並可優化大腦。
你,也能用正念改善健康、工作與家庭生活!
◎哪些人需要正念?
‧處於高壓競爭環境的上班族、經營者、運動員
‧長期受疼痛、失眠、疲勞、焦慮、緊張所苦的人
‧希望增進情緒管理能力與改善人際關係者
‧希望提升自信與喜悅的人
◎你會在本書學到:
‧正念在生活各層面的實際應用(健康、親子關係、親密關係、職場)
‧正念的核心概念
‧正念練習方法引導
作者簡介
陳德中
台灣正念(Mindfulness)領域代表性人物,首位將正念減壓(MBSR)引進台灣醫學與企業體系者,台灣正念工坊(Taiwan Mindfulness Center)創辦人暨現任執行長,亦為執照心理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諮商碩士、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CFM)正念減壓完整師資訓練。此外,個人具有多年禪修基礎與指導經驗,致力於東西方智慧之整合與實踐。
曾於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北市聯合醫院、耕莘醫院等大型教學醫院帶領正念訓練,並於台北醫學大學為醫學系學生指導MBSR。此外,亦是台積電、廣達電腦、麗嬰房、聯發科等大型企業之正念指導師資。經常接受各式平面與電子媒體採訪,期盼更多繁忙的現代人都能從正念受益,找回健康、喜悅、穩定與自信的自己。
‧陳德中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twmbsr
‧台灣正念工坊官網:www.mindfulnesscenter.tw
影音資訊
媒體推薦
★喬‧卡巴金(「正念減壓」創始人)、林泰生(麗嬰房創辦人暨總裁)、王浩威(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蔡明亮(金獎導演)、許瑞云(《哈佛醫師心 能量》作者)、凌憬峯(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溫宗堃(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駱銘彥(廣達電腦人才資源中心資深經理)正念推薦!
★各界好評!
我非常高興陳德中能寫成這本書,引進了正念及其潛在力量。若按照他闡述的種種方法來練習,將能幫助我們減少壓力,活得更健康,並擁有更令人滿足,也更有意義的人生。——喬‧卡巴金(正念減壓創始人)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從德中的書裡認識正念、練習正念,並充分把它運用在生活中,真正做一個「正念人」——不為別人,只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踏實。——林泰生(麗嬰房創辦人暨總裁)
很高興德中老師將正念減壓的內容及理念集結出書,文字深入淺出。誠摯推薦這本書,因為我從正念學習中受益許多。——凌憬峯(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
市面上的正念書籍絕大多數是翻譯自國外的作品,這是第一本由接受過完整正念訓練,且具備中文授課經驗的台灣老師直接用中文撰寫的正念書,讀起來讓人感覺更親切和貼切。——許瑞云(《哈佛醫師心能量》作者)
正念訓練是佛教智慧傳統鍛鍊心智最核心的方法。正念減壓的正念訓練,簡明、實用,經科學驗證,適合現代人。作者陳德中是華人教學經驗最豐富的正念減壓老師之一,他撰寫的《正念減壓的訓練》是想學習正念減壓的人不可錯過的好書。——溫宗堃(台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正念讓我體會,「活在當下」比「過去未來」來得有意義。
正念讓我領略,「坦然面對」比「反覆懊悔」來得更自在。
正念讓我了解,「一次一事」比「同時多工」來得有效率。
非常開心廣達同仁與我個人有機會參與正念,一次一次的學習與練習過程,都讓我們更好、更不一樣!
真心推薦,一起正念,一起不一樣!
——駱銘彥(廣達電腦人才資源中心資深經理)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
現在,請放慢閱讀速度,跟著以下步驟練習,試著真的在內心那樣想、升起那樣的心情。 首先,放鬆身體,體驗一下呼吸,感受與接納現在的自己。 再來,祝福自己。 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相信自己值得快樂;希望自己少點身體的病痛,少點心裡的煩惱;希望自己一切平安、喜悅、健康、幸福,也...
-
從與自己連結開始,連結自己當下的情緒,再透過感官與大自然連結,最後試著與他人連結,你會是最愉快也最富足的幸運兒。
-
你是否感覺到有風?氣溫如何?你聞到什麼?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就這麼不斷與外界連結,便不會陷溺在假我的想像狀態裡。大部分人的信念,負面遠超過正面,充滿不安的假我更容易讓自己與外界對立。若能開放五感,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甚至味覺與大自然連結,你會覺得大地母親是豐盛的,自己也是自然而喜悅的。
-
時時刻刻都付出你能奉獻給人類的心力,善待自己與他人,做你該做的事,讓自己了無遺憾。因緣生時,好好努力;因緣滅時,順其自然。這是一種動態的積極豁達,也是正念的人生態度。
-
面對萬事流變,我們慢慢學著不去在意未來得失,而是留意自己時時刻刻的內心與行為。重點不在過去發生什麼事,以及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而是此時此刻的你正在做什麼。 未來是由現在創造的,這當然是基於無常、動態,可能性才會存在。回到當下,就可以看見未來。正念不是要人死守一定的境界,而是要人看見希望,並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