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定價:NT$ 312
電子書售價:NT$ 248
蕭國健教授從事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多年,善於運用史傳、方志、族譜、碑銘等史料,以認真的治學態度,印證資料,再撰文記錄,發揮「言必有據」的研究精神。本書是作者研究九龍寨城歷史多年的成果,以簡潔的文字,介紹九龍寨城的沿革、寨城內外之古蹟文物、古廟等。另外,又向讀者展示寨城附近四條湮沒之村落:衙前圍村、蒲崗村,竹園村與大磡村,為九龍寨城的歷史與古蹟作了梗概的論述。
相關推薦
電子書售價:NT$ 144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4.5
電子書售價:NT$ 216
外表摩登趨時、千姿百態的銅鑼灣,背後其實飽經滄海桑田,同時又蘊藏很多有趣故事。本書帶我們走進時光隧道,踏足大家以為十分熟悉的銅鑼灣,重訪百年來在這裡誕生、繁衍的商國街道,將不同時代興衰起落的人物故事展現人前。
電子書售價:NT$ 358
集結國內外十二位跨領域學者最新研究
戰後七十年來第一本日治時期臺灣的哲學專書
日治時期,臺灣在文化上不同於日本,政治上又不歸屬中國
只有透過現實世界與抽象理論之間的辯證,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存在
以存有問題出發,思索早期臺灣哲學的時代精神
電子書售價:NT$ 29
《記念臺灣寫真帖》是由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輯,出版於大正四年(1915)六月,次年配合「臺灣勸業共進會」 的舉行,更名為《共進會記念臺灣寫真帖》,再次發行,全書收錄約300張當時臺灣風景、街道、建設、產業及原住民族的照片。
4
電子書售價:NT$ 29
洪棄生著《瀛海偕亡記》,記錄了1895年(乙未年)清廷割讓臺灣之後,臺灣人英勇抵抗日本接收臺灣的史事,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記載臺灣民主國成立,劉永福、姜紹祖、徐驤、吳湯興、吳彭年等人率領官兵及義民軍抗日,至劉永福黯然內渡,臺南城淪陷為止。
4
電子書售價:NT$ 15
《臺灣八日記》記述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從澳底登陸臺灣(五月二十九日),至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棄職遣逃為止,前後八日之間臺灣時局的變化,內容包括臺灣民主國與日軍在三貂嶺、九芎橋、小粗坑、瑞芳、獅球嶺等地的戰事,及臺北發生兵變、唐景崧棄職潛逃、臺北城陷於動亂等史事。
電子書售價:NT$ 19
張遵旭,直隸南皮人,民國五年(1916)以福建省長代表的名義來臺灣參觀「臺灣勸業共進會」的展覽會。張遵旭於四月五日抵達臺灣,停留約兩星期,除參觀展覽之外,並訪問臺灣各地。返國後,寫成《臺灣遊記》,全文約一萬五千字,記述遊臺的經歷及感想。
4
電子書售價:NT$ 9
臺灣民主化之後,重新檢視這段歷史,確認了當年政府作為不當,損害人權。民國九十五年(2006),立法院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設立「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展開對於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的恢復名譽及賠償工作。
十年多來,我在北臺灣各地旅行,接觸到一些白...
電子書售價:NT$ 25
《臺灣名所寫真帖》,石川源一郎編著,出版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全書共132頁,收錄了約150多張臺灣名勝照片。本書出版於日本統治臺灣之初,當時日本在臺政府機構大多承襲清朝政府遺留下的官署廳舍,因此本書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清代建築影像。
電子書售價:NT$ 15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湧,各種主義燦爛並起,殖民地臺灣的知識份子,勇於衝撞當時的日本殖民體制。這段歷史值得我們回頭重新去認...
5
電子書售價:NT$ 80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電子書售價:NT$ 100
香港的每一處廢墟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但都和一些使用規劃、條例限制和私人或經濟原因有關。其實每個廢墟背後都是香港都市成長的一個故事,了解廢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香港,正因為香港有自己的特殊歷史,所以香港的廢墟研究更顯珍貴。
全書作者共探索了25個他心目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廢墟,並將廢墟內目前……
電子書售價:NT$ 336
士林文林苑王家事件,是台北都市更新爭議中的代表性案件。
「建商沒有徵求我們同意,就把我家劃入都更範圍。」2012年3月28日,市府派來的怪手拆毀王家那一刻,家人和聲援者還在屋內。作者王端霙抱著祖先遺照與牌位悲憤走出屋外,目睹祖厝變瓦礫。沉澱三年後,她以王家女兒的視角,寫下小市民被迫成為抗爭者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