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霍勒警探一鳴驚人登場作
◎ 榮獲1997年挪威瑞佛頓大獎「最佳挪威犯罪小說」
◎ 榮獲1998年北歐犯罪文壇最高榮譽「玻璃鑰匙獎」
一名23歲的挪威女性在雪梨遭人強暴後勒死,她在故鄉是個小有名氣的明星,因此引起了挪威與澳洲媒體的注意。奧斯陸警探哈利.霍勒被上司派至當地,擔任這樁謀殺案調查行動的觀察員。32歲的哈利是警局裡的頭痛人物,他因為喝醉酒,在一場追捕嫌犯的過程中發生車禍,意外導致同僚死亡,也害一名無辜少年重傷。
詳細書訊
◎ 系列全球銷量2,600萬冊,翻譯成50多種語言
◎ 挪威排行榜冠軍,熱銷10萬冊
◎ 入選美國Amazon一生必讀百大書單「推理驚悚類」
◎ 紐約時報排行榜Top5、出版人週刊排行榜Top11、洛杉磯時報排行榜Top3、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Top5
一名23歲的挪威女性在雪梨遭人強暴後勒死,她在故鄉是個小有名氣的明星,因此引起了挪威與澳洲媒體的注意。奧斯陸警探哈利.霍勒被上司派至當地,擔任這樁謀殺案調查行動的觀察員。32歲的哈利是警局裡的頭痛人物,他因為喝醉酒,在一場追捕嫌犯的過程中發生車禍,意外導致同僚死亡,也害一名無辜少年重傷。
他一來到雪梨警局,就被長官下令要他袖手旁觀即可,然而哈利不願置身事外,和他的搭檔――原住民警員安德魯結為好友、一同調查,他們發現死者的毒販男友、有暴露前科的房東,甚至是糾纏她的酒吧老闆都有若干嫌疑。此時種種線索又指向一名變裝小丑奧圖,他是安德魯的朋友,也認識死者,甚至有可能是個專挑金髮女子下手的連續殺人犯。
就在他們準備在奧圖表演的劇院逮捕他時,那裡卻上演了一場殘忍的死亡戲碼,一名穿著蝙蝠戲服、身分不明的人,從犯罪現場逃逸,也改變了他們的偵查方向……
《蝙蝠》是哈利.霍勒一鳴驚人登場作,甫出版即獲得挪威犯罪文學「瑞佛頓大獎」,以及北歐犯罪文壇最高榮譽「玻璃鑰匙獎」。讀者在本書中可以看到較年輕、沒那麼陰鬱憤世、陷入熱戀中的哈利,看到更多他的家庭背景介紹、過去的生活細節和內心世界,也看到改變他人生與價值觀的某些關鍵事件。作者巧妙將澳洲原住民豐富的神話傳統融入情節發展中,穿越雪梨豔陽高照的觀光勝地表象,進入一個不為人知的深層世界:地位低落的原住民、賣淫和毒品交易猖獗,扭曲的人性有如一場場馬戲團怪胎秀,在此黑暗之城上演。
作者簡介
尤.奈斯博
「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軍暢銷書。挪威圖書館借閱率排行榜,前20名有5本是奈斯博的作品。他拿過所有北歐的犯罪小說大獎,包括玻璃鑰匙獎、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說、書店業者大獎等,還獲得英國的「國際匕首獎」和美國的「愛倫坡獎」提名,作品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突破一千八百萬冊。
奈斯博曾是挪威知名的搖滾巨星,白天任職於金融業,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演出。不久之後,他考上金融分析師的證照,被挪威最大的證券公司高薪挖走,然而工作和樂團越來越難以兼顧,瀕臨崩潰的奈斯博決定休半年長假,他帶著筆電,跳上飛機,前往地球最遙遠的彼端:澳洲,在那裡寫下日後讓自己聲名大噪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一集《蝙蝠人》。
奈斯博的讀者族群廣泛,涵蓋純文學讀者、冷硬推理、黑色小說讀者,以及通俗驚悚小說讀者。此外還受到英美犯罪小說名家一致擁戴,麥可.康納利稱讚他是「我最喜歡的驚悚作家」。評論家普遍認為奈斯博可與丹尼斯.勒翰、詹姆士.艾洛伊、麥可.康納利、伊恩.藍欽、雷蒙.錢德勒等名家相提並論,稱他是「挪威犯罪書寫的畢卡索」;德國《明鏡日報》則稱他是「斯堪地那維亞的奇蹟」。
哈利警探系列——
1. 《蝙蝠》(2015.12,已出版)
2. 《蟑螂》(暫名,預計2016出版)
3. 《知更鳥的賭注》(2011.05,已出版)
4. 《復仇女神的懲罰》(2011.08,已出版)
5. 《魔鬼的法則》(2011.11,已出版)
6. 《救贖者》(2014.07,已出版)
7. 《雪人》(2012.01,已出版)
8. 《獵豹》(2013.07,已出版)
9. 《幽靈》(2015.04,已出版)
10.《警察》(2015.07,已出版)
獨立作——
《獵頭遊戲》(2013.09,已出版)
譯者簡介
劉韋廷
曾獲聯合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譯有《午夜4點》、《險路》、《終端人》、《穹頂之下》等小說,現為雜誌編輯。
媒體推薦
詹宏志(PChome Online董事長)、范立達(資深新聞評論員)好評推薦
奈斯博第一本哈利.霍勒系列小說總算被翻譯為英文版,這名奧斯陸警探前往澳洲雪梨,完全展現出他的才華與焦慮,哈利的書迷在讀過其餘已發行英文版的作品後,勢必期待不已……這本處女作顯示奈斯博當時已是一名自信滿滿的類型作家,利用哈利在陌生國外的遭遇,彼此差異懸殊的古怪搭檔等常見的類型元素,激發出驚人火花。――《出版者週刊》
這是一本哈利.霍勒狂熱書迷必讀之作……雖然無法按照時序閱讀相當可惜,但卻為本書增添了一層戲劇性的諷刺感,提昇了故事張力與力道。――《書單雜誌》
奈斯博挑戰陳腔爛調,冷酷地將其拆毀,帶來了全新的呈現方式……最令人滿意的地方在於,我們能看見奈斯博始終堅持讓作品充滿生命力。――英國《獨立報》
一本令人著迷的書……也是一本驚人的系列首作。――英國《泰晤士報週日版》
《蝙蝠》為霍勒的書迷填補了初期的空白,讓大家知道他的靈魂是如何受盡摧殘。隨著他那無疑會吸引死神的特質,霍勒踏出了焦燥的第一步,成為驚悚小說愛好者難以抗拒的角色類型。無論是霍勒的死忠讀者,或是第一次接觸的人,《蝙蝠》都肯定能藉由這名酗酒警探的故事,牢牢捕獲你的注意力。――英國《約克郡晚郵報》
能夠見到更加年輕、健談的哈利,簡直如夢似幻……奈斯博是一名了不起的作家,深知如何打造故事,帶你搭乘雲霄飛車慢慢攀至頂部,接著朝結局一路狂衝,使你完全無法預測故事發展。――英國《蘇格蘭快報》
《蝙蝠》是本創新、與眾不同的小說,尤.奈斯博流暢地打造出他的處女作,讓你渴望能讀到更多哈利.霍勒系列的犯罪小說。――丹麥《基督教日報》
一本擁有澳洲原住民神話元素的亮眼犯罪小說……這本強而有力的處女作,讓尤.奈斯博拿下一九九八年最佳北歐犯罪小說的玻璃鑰匙獎。書中角色的細緻描寫、環繞於歷史背景的故事發展,以及優秀的對話等等,均使故事極為流暢。尤其在另一樁謀殺案發生後,哈利連續醉酒幾日的部分,描寫得格外出色,讓讀者幾乎覺得自己也同樣處於宿醉之中。尤.奈斯博,快寫出下一本!――丹麥《貝林時報》
得獎資訊
◎ 榮獲1997年挪威瑞佛頓大獎「最佳挪威犯罪小說」
◎ 榮獲1998年北歐犯罪文壇最高榮譽「玻璃鑰匙獎」
目錄列表
書評
劃線註記
-
「真相就是,沒有人活在真相裡,這就是為什麼沒人關心真相。我們所認知的真相,只不過是每個人用自己握有的權力來衡量他人,最終所得到的總合罷了。」
-
「人們會害怕他們不了解的事,也會憎恨他們畏懼的事。」
-
西邊是藍山山脈,之所以會是藍色,是因為那裡有相當特別的桉樹,從遠方就能看到樹木散發的藍色氣體。這是約瑟夫告訴他的。他還說,那裡的後頭就是他的祖先、那些半遊牧的原住民稱之為家的地方。那裡是一望無際的乾旱平原──也就是內陸地帶,是這個巨大大陸占地最廣的區域,也是個炙熱無情的地方,似乎沒人能在那裡存活。但...
-
哈利想起他與安德魯前往寧賓鎮時,安德魯幫他上的拳擊課程片段。職業拳擊手的一記勾拳,通常足以讓沒經過訓練的人昏迷過去。透過移動臀部,他可以把上半身的力量全灌注在勾拳中,揮出具有強大力道的一擊,讓大腦瞬間短路。一記準確擊中下巴的上鉤拳,無疑能把你放倒在地,送你進入夢鄉。而一名右撇子拳擊手的完美右直拳,也...
-
此刻哈利就坐在一輛疾速行駛的車子後座;他閉上雙眼,看見自己直衝入海,海中有一隻像水母的東西,紅色的觸手在錨繩旁聚集在一起,隨著每次錨繩拉扯,觸手張張停停,彷彿在不斷游泳。那東西接近海面時散成扇形,試著遮擋底下全裸的白色身體。錨繩纏在她的頸子上,失去生命的屍體,在哈利眼中有股與他無關的奇異陌生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