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到第三年的畢業季專題,在對談方面添入更多藝文界勞動政策方向的建議,或試著使用更量化、統計的方式,針對既有藝術界的工作選項,寄發問卷給各類藝文產業的業主,試著呈現藝文產業更明確的職業需求,專題採訪六位在藝文圈非典型的工作職別,讓求生本身也成為一種「再創造的可能性」。
也許我們都輕忽年輕世代改造和創造體制的可能性,他們不再僅是尋覓舞台,甚至創造舞台本身。
詳細書訊
不是很確定對於「就業」的焦慮感,是多早萌芽在從美術班一路進入藝術學院就讀的人心中,印象很深的是同學們面對職業的游離、摸索狀況,選擇繼續留在藝術圈的人苦惱著是否要允諾畫廊的經紀約,或是躊躇著下一場展示、駐村、策展該如何著手,許多人努力過,也許因為從不想迴避聆聽真實的自我,藝術相關科系的畢業生總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才真正尋覓出關於「就業」這件事,身心的依歸。
延續到第三年的畢業季專題,今年度比較特殊的部分,在對談方面添入更多藝文界勞動政策方向的建議,或試著使用更量化、統計的方式,針對既有藝術界的工作選項,寄發問卷給各類藝文產業的業主,試著呈現藝文產業更明確的職業需求,專題採訪六位在藝文圈非典型的工作職別,讓求生本身也成為一種「再創造的可能性」。
也許我們都輕忽年輕世代改造和創造體制的可能性,他們不再僅是尋覓舞台,甚至創造舞台本身。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
會糾正客戶的要求,但也是這種態度,讓我獲得信任,真正加入對方的事情,甚至在工作中提出具創造性的建議
-
許多業主更信任合作對象口耳的推薦,因此新鮮人在與業界人士接觸或與學校老師的交流上,留下積極正面的印象,也許對於求職之路有意外的助力。
-
藝術媒體和畫廊的從業人員則因和產業互動比較接近,較能捕捉藝文產業的規則,藝術媒體能以自己名義發表文字,某一方面也帶有個人經營的前瞻性。
-
然是個變動工作的世代,你的人生價值和工作價值也許都和過去有所不同,但它卻是用極大的自由在處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他可以選擇成為一個薪水低的自營工作者,但他換到想要的自由,有很多選擇
-
時候是你對自己熱情的認知。這個時代看似機會很多,也是挫折很多的時代,每個職業無論是不是做藝術的,都在他的職業崗位上有許多的創造,一個好的社會,應該可以讓每一種工作者的創造都被好好運作、善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