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理,還是「真理的贗品」?
如何檢證言論與思想的正謬真假?
經過50年的時空更迭,依舊是思想方法論的經典之作!
殷海光對於台灣思想界和自由主義發展上,具有重大而長遠的影響,他也是最早在台灣介紹西方科學哲學的學者。
本書即是他關於科學哲學論述的經典著作,特別是針對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的內涵分析與應用與應用推演有精闢的闡述。
閱讀最前線推薦
詳細書訊
本書裡面的文章分作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導論部」;第二部分是「專論部」。文章雖然分作這兩個部分,但是它們所顯示的思想脈絡確是一貫的。「專論部」裡的文章是「導論部」 裡的文章之理論基礎。「導論部」裡的文章是「專論部」裡的文章之應用。
本書特色
「他是一代人的精神導師,也是承接中國脆弱的自由主義傳統的關鍵人物。即使對於我們這一代大陸知識份子,他的影響也通過的學生李敖、張灝傳導過來。對我們來說,他的人格比他的學識更有魅力。他的倔強存在似乎也在提醒我知識份子本應的模樣。」——作家 許遠知
時至今日,殷海光先生已成為臺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或臺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其著作。他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作者簡介
殷海光
1919年生於湖北黃岡。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 年赴台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後來受到國民黨特務的長期監視,被迫從台大哲學系離職,身心飽受折磨,於1969年9月16日病逝台大醫院。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 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
在沒有太陽的地方,螢火蟲也成光明使者!如果我們抱著「小心求證」的態度,「不信一切沒有證據的話」,那麼對於五花八門的宣傳詞令會保持一種有彈性的抗力。
-
我們並不把懷疑當作目的,而是把懷疑當作獲得真知之必要的程序。因此,我們要把懷疑調節到必要的限度以內。
-
一個被傳統和權威所支配的社會,只有信仰,少有知識;只有教條,少有懷疑。一旦原有的信仰崩潰了,教條失敗了,殆難免於被整塊淹沒的命運。
-
我們必須明瞭,科學的假設與玄談、主義、迷信之不同,倒不在於「不確定的」成分之有無,而在於基本態度之不同。假設是開放給批評的(open to criticism),可以置疑的、可以訴諸證驗的、可以隨時修正或推翻的。科學家從來沒有說某一 假設是「絕對的真理」。玄談是藉價值判斷或融貫說(Coherence...
-
人類學告訴我們,愈是原始的人,崇拜的對象愈多。這樣的社會,拜山川河嶽,拜祖宗鬼神,拜祖宗鬼神,拜天祭地。非洲土人認為文字符號有神祕的力量。想不到在二十世紀六○年代,還有人從「歷史精神文化」的觀點,提倡拜字。人們一對語言文字有頂禮膜拜的念頭,那麼語言文字便多少被神聖化了。語言文字一被神聖化了,自然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