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經濟日報創立於民國56年4月20日,經過了連續六年的虧損,到第七年才有盈餘,它是怎麼辦到的呢?
中國經濟通訊社是聯合報系旗下的英文通訊社,創立於民國63年,長期處於虧損,它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相關推薦
滾出中國:十九、二十世紀的國恥,如何締造了民族主義的中國
★★★★★ 總是在要求別人道歉的中國 ★★★★★ ﹡瑞典脫口秀諷刺中國遊客習慣不佳,中國怒稱用心險惡! ﹡義大利精品D&G「起筷吃飯」廣告引起公憤,上海大秀被迫取消! ﹡APEC高峰會要求修改領袖會議宣言,中國官員怒闖巴紐辦公室!
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16萬粉絲團人氣作家「厭世哲學家」首本代表作! ★「厭世代」必修、「佛系人」必讀,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 當「正能量」已經失去普遍維繫人心的力量,你該用什麼做為人生指引? 當社會用各種價值定義你的時候,你該用什麼定義自己? 讓厭世哲學家的「厭世講堂」,帶你跟著《莊子》走一趟思想之旅!...
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
《美國的反智傳統》指出,「反智」不只是一時的民粹現象,也未必只是理盲躁動,它反映了美國人在特殊歷史與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傳統。 《美國的反智傳統》於六〇年代甫上市就造成轟動,並接連獲得普立茲非小說類獎、愛默生獎與希爾曼獎等殊榮。在美國之外本書也掀起廣大迴響。當代華人史學泰斗余英時先生於1975年撰...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憤怒,因為看不見希望。 理盲,因為沒有人願意聆聽。 白皮膚讓他們彷彿高高在上,但他們是全美國最絕望的一群。 2016年美國新經典,理解白人怒火與川普崛起最重要的一本書。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
乳房的歷史:西方的宗教、家庭、政治與資本主義如何建構出乳房神話,及其解放之路【全球長銷21年經典‧成令方教授專文導讀】
誰擁有乳房? 當乳房的使用權和詮釋權一再移轉,它將往何處去? 一部至今無人能出其右的女性身體文化史 幽默、尖銳,旁徵博引 全面展示了西方歷史中乳房所乘載的多元意涵及流變 完整注釋│經典重現 成令方(高醫大性別所教授)│專文導讀 肉彈甜心、李欣倫(作家)、林蔚...
拿破崙並不矮:歷史寫錯了!埃及金字塔不是奴隸建的、美國獨立不是因為增稅、諾貝爾沒有發明炸藥,揭開那些一直被誤解的史實真相
★《衛報》年度推薦圖書 ★ 蟬聯英國、法國、美國、韓國、巴西、土耳其暢銷榜單 ◎ 沒想到,歷史可以這麼好玩!錯過這本書,你將錯過一次接近真實歷史的機會。 ◎ 解構歷史謬誤,打破根深蒂固的歷史謠言。 ◎ 完整收錄王室、政治家、聖人、探險家、發明家等名人軼事,另配有大量插圖,讓...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
誰說和人打招呼一定會得到回應? 在上東區,柏金包是防身武器,階級歧視就是剛好而已。 紐約上東區的地方媽媽特別不一樣? 這本書,是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 |當人類學家意外闖入上東區媽媽的世界| 一場令人啼笑皆非、又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 ★《紐約時報》即時暢銷書榜TOP 1、AMAZO...
先求穩,再求奇:曾國藩的內功與外功
~經歷五次恥辱,從厭世憤青「脫胎」為一代名臣~ 曾國藩第一祕訣是「穩」,他不貪小利,不求奇謀,所下都是拙笨的功夫。 他資質魯鈍,沒有靈光一閃,沒有立地頓悟, 所有的實力,都是「去偽崇拙」,真真切切地死磕、打磨出來的。 然而,正是這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非同一般的渾厚。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臺大學生口耳相傳「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名師! 超過43000人爭相搶修的超人氣課程,首度結集出書! 歷史上成功和失敗的關鍵究竟何在?如何在巨變時代中找到一條出路? 他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他的一生就彷彿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重說司馬懿:忍出個路人皆知
~只有他知道,自己終究會贏~ 司馬懿,一個長期掩藏自己真實政治意圖的偽裝者, 千百年來,有人想要他遺臭萬年,有人想為他翻案正名。 僅以本書,一揭王朝奠基者的素面真容。 ★當當網五星好評!豆瓣9.2高分!
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
最壞的時代,最美的故事 一趟體驗台灣人民追求光明的自由尋路 一場認識台灣民主發展歷程的深度導覽 本書嚴選二十五處推動台灣民主的重要景點,足以窺見二十五則血淚共築的故事。余杰以他犀利的筆、抒情的眼,親身走訪影響台灣民主發展至鉅的景點,體驗呼吸民主自由的空氣,也為想要重新認識台灣這片土地的人...
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
港台、藏疆、社會老化、失業人口、汙染、宗教…… 中國面臨種種威脅與挑戰,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強權嗎? 言人所不敢言,最敢說真話的策略觀察家──譚寶信(Timothy Beardson) 以《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一書 大膽揭開中國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 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亦即明智的人種。 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 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球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
詳細書訊
經濟日報創立於民國56年4月20日,經過了連續六年的虧損,到第七年才有盈餘,它是怎麼辦到的呢?
中國經濟通訊社是聯合報系旗下的英文通訊社,創立於民國63年,長期處於虧損,它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作者在經濟日報成立的第六年加入了這個團隊,歷任工商服務部經理、總編輯、副社長、社長,並先後出任中經社的社長及發行人,見證了經濟日報的成長與茁壯,也帶領中經社反敗為勝。他親身參與並主導的許多變革與創新,都可以供讀者參考借鑑。老闆獨到的眼光與用人哲學,在這本書裡也可以看得到。
作者簡介
應鎮國
民國十九年六月二十日生,浙江省慈谿縣。
歷任經濟日報工商服務部經理(民國62年4月20日至65年6月30日)、總編輯(民國65年7月1日至73年4月20日)、副社長兼經濟雜誌社社長(民國73年4月20日至73年10月 日)、副社長兼報系主任秘書(民國73年10月12日至76年12月29日)、副社長兼中國經濟通訊社社長(民國75年4月1日至85年12月30日)、社長(民國85年12月9日至90年3月21日)、社務顧問兼中國經濟通訊社發行人(民國90年4月1日至95年3月31日)。
目錄列表
- 封面
- 自序
- 第一部 工商服務部一步一腳印
- 一、董事長下險棋 二、一個部就像一家報社 三、看到了廠商的歡迎 四、新聞偷渡 五、專業廣告被剪貼成冊 六、證券財務公告通登成市 七、廣告淡季也有春天 八、與廣告商交手 九、總經理片言解鬩牆 十、工商之旅如虎添翼 十一、調查局中辦工商服務 十二、同行非冤家,隔行不隔山 十三、走進蔣緯國的聯勤總部 十四、驚動報業的霹靂之舉 十五、一年之力彌平七年虧損 十六、成為報系的黃埔
- 一、董事長下險棋
- 二、一個部就像一家報社
- 三、看到了廠商的歡迎
- 四、新聞偷渡
- 五、專業廣告被剪貼成冊
- 六、證券財務公告通登成市
- 七、廣告淡季也有春天
- 八、與廣告商交手
- 九、總經理片言解鬩牆
- 十、工商之旅如虎添翼
- 十一、調查局中辦工商服務
- 十二、同行非冤家,隔行不隔山
- 十三、走進蔣緯國的聯勤總部
- 十四、驚動報業的霹靂之舉
- 十五、一年之力彌平七年虧損
- 十六、成為報系的黃埔
- 第二部 編輯部創意連連
- 一、童年美夢的實現 ㈠接掌《經濟日報》編務 ㈡首先告訴劉潔先生 ㈢登門討教資深編輯 ㈣編輯陣容四面八方 ㈤守護神的傳奇色彩 ㈥《經濟年鑑》破繭而出 二、幾個小欄的命運 ㈠商業票券專欄曇花一現 ㈡「鼎談會」源遠流長 ㈢「經濟教室」風水不好 ㈣「新聞辭彙」最少不了 三、副刊內容大革命 ㈠為副刊專設五位記者 ㈡「紅頂商人」欲罷不能 ㈢「報屁股」也有奇蹟 四、股市的「經濟日報指數」 五、編製新台幣有效匯率指數 六、請到諾貝爾獎得主撰稿 七、採訪觸鬚伸到國外 ㈠派出台灣第一個進東歐記者 ㈡加勒比海各國的巡迴採訪 ㈢在南亞金融風暴追根探源 ㈣中日斷交後第一支採訪團 ㈤沙烏地皇宮開例接待 附錄:「訪沙印象」 ㈥參加華航中荷首航 ㈦福特汽車邀請的美國之旅 ㈧香港旅遊局的邀訪 ㈨泰國的旅行訪問 八、總編輯職務尊嚴 ㈠大清早接董事長電話 ㈡拒向警察局長道歉 ㈢新聞處長要撤換記者 ㈣做了非我所願的事 九、請來張茲闓「惡補」 ㈠上門聊天聊出名堂 ㈡要辦讀者看得懂的報紙 ㈢為我們作新聞評鑑 ㈣每周四的期待 ㈤不忘與蔣碩傑交手 ㈥一段掌故作教材 ㈦一篇稿子失良師 ㈧報社有不好處理的稿子 十、開創演講會風氣 ㈠高希均開啟演講會的門 ㈡王永慶的生平第一次 ㈢費景漢上台有「怪癖」 ㈣李國鼎寫下句點 十一、從舞台上走了下來 十二、留不住的人 ㈠得了博士走人 ㈡拿《經濟日報》做論文 ㈢出借人才有去無回 十三、接老母海外相會 ㈠新加坡邀請研討新聞 ㈡與个簃大師並肩而坐 ㈢報業中心啟用 ㈣我擔任兩場演講 ㈤與南洋中文報交流 ㈥內子同行受到禮遇 ㈦見到了相別五十年老母 ㈧香港友人情誼重 ㈨回程第一次坐飛機 ㈩創辦人與我老母親同一年走了 附錄:在「經濟新聞研討會」的演講 十四、淡江大學開課講企管 附錄:企業管理實務的第一堂課
- 一、童年美夢的實現
- ㈠接掌《經濟日報》編務
- ㈡首先告訴劉潔先生
- ㈢登門討教資深編輯
- ㈣編輯陣容四面八方
- ㈤守護神的傳奇色彩
- ㈥《經濟年鑑》破繭而出
- 二、幾個小欄的命運
- ㈠商業票券專欄曇花一現
- ㈡「鼎談會」源遠流長
- ㈢「經濟教室」風水不好
- ㈣「新聞辭彙」最少不了
- 三、副刊內容大革命
- ㈠為副刊專設五位記者
- ㈡「紅頂商人」欲罷不能
- ㈢「報屁股」也有奇蹟
- 四、股市的「經濟日報指數」
- 五、編製新台幣有效匯率指數
- 六、請到諾貝爾獎得主撰稿
- 七、採訪觸鬚伸到國外
- ㈠派出台灣第一個進東歐記者
- ㈡加勒比海各國的巡迴採訪
- ㈢在南亞金融風暴追根探源
- ㈣中日斷交後第一支採訪團
- ㈤沙烏地皇宮開例接待
- 附錄:「訪沙印象」
- ㈥參加華航中荷首航
- ㈦福特汽車邀請的美國之旅
- ㈧香港旅遊局的邀訪
- ㈨泰國的旅行訪問
- 八、總編輯職務尊嚴
- ㈠大清早接董事長電話
- ㈡拒向警察局長道歉
- ㈢新聞處長要撤換記者
- ㈣做了非我所願的事
- 九、請來張茲闓「惡補」
- ㈠上門聊天聊出名堂
- ㈡要辦讀者看得懂的報紙
- ㈢為我們作新聞評鑑
- ㈣每周四的期待
- ㈤不忘與蔣碩傑交手
- ㈥一段掌故作教材
- ㈦一篇稿子失良師
- ㈧報社有不好處理的稿子
- 十、開創演講會風氣
- ㈠高希均開啟演講會的門
- ㈡王永慶的生平第一次
- ㈢費景漢上台有「怪癖」
- ㈣李國鼎寫下句點
- 十一、從舞台上走了下來
- 十二、留不住的人
- ㈠得了博士走人
- ㈡拿《經濟日報》做論文
- ㈢出借人才有去無回
- 十三、接老母海外相會
- ㈠新加坡邀請研討新聞
- ㈡與个簃大師並肩而坐
- ㈢報業中心啟用
- ㈣我擔任兩場演講
- ㈤與南洋中文報交流
- ㈥內子同行受到禮遇
- ㈦見到了相別五十年老母
- ㈧香港友人情誼重
- ㈨回程第一次坐飛機
- ㈩創辦人與我老母親同一年走了
- 附錄:在「經濟新聞研討會」的演講
- 十四、淡江大學開課講企管
- 附錄:企業管理實務的第一堂課
- 第三部 中經社來來去去
- 一、去管英文通訊社 二、正面臨斷薪之期 三、六個步法重新拼圖 四、業務時間去玩牌 五、遷地為良 六、財務人員玩股票 七、創新不起來 八、扭轉乾坤的最大幫手 九、報系第一個網際網路開站 十、開發出第一片業務光碟 十一、另設日刊部 十二、第二度回社膺任發行人 十三、到大陸設廣告公司 十四、闖過五億大關離休 附錄:㈠中經社的「艾科卡」(黎明媚) ㈡中經社網際網路的貢獻(劉菊英) 十五、中經社敲晨鐘的人
- 一、去管英文通訊社
- 二、正面臨斷薪之期
- 三、六個步法重新拼圖
- 四、業務時間去玩牌
- 五、遷地為良
- 六、財務人員玩股票
- 七、創新不起來
- 八、扭轉乾坤的最大幫手
- 九、報系第一個網際網路開站
- 十、開發出第一片業務光碟
- 十一、另設日刊部
- 十二、第二度回社膺任發行人
- 十三、到大陸設廣告公司
- 十四、闖過五億大關離休
- 附錄:㈠中經社的「艾科卡」(黎明媚)
- ㈡中經社網際網路的貢獻(劉菊英)
- 十五、中經社敲晨鐘的人
- 第四部 經濟雜誌緬懷經濟史實
- 一、經濟日報的延伸 二、彩繪企業形象 三、挖出英資撤出香港內幕 四、孫運璿時期「統一中國」模式 五、經濟部長出了個「趙鐵頭」 六、第一年十二期的「迴帶」
- 一、經濟日報的延伸
- 二、彩繪企業形象
- 三、挖出英資撤出香港內幕
- 四、孫運璿時期「統一中國」模式
- 五、經濟部長出了個「趙鐵頭」
- 六、第一年十二期的「迴帶」
- 第五部 社長室裡裡外外
- 一、出任第四任社長 ㈠認真為好報紙奉獻 ㈡曾經付出過心血 ㈢做個與眾不同的社長 ㈣我的內閣 ㈤推心置腹最大快樂 二、唱一齣「將相和」 ㈠簡報聽到苦經 ㈡發現兩總不談心事 ㈢解心結用措施 ㈣跟著同仁走出去 ㈤活動中的尷尬事 三、不一樣的三十周年社慶 ㈠每逢慶典難為主管 ㈡特殊貢獻獎排除包辦 ㈢酒會不請政要 ㈣孫運璿不道賀要道謝 ㈤特刊上一幅異樣的廣告 四、股價指數猜獎爆出烏龍 ㈠頭獎小汽車一輛 ㈡猜五天後指數分毫不差 ㈢西洋鏡就在浮貼 五、搞發行要比別人費心思 ㈠我們比同業難做 ㈡企業幹部報打下基礎 ㈢貫徹推動學生訂報 ㈣賣保險的改行 ㈤找上投資大眾 六、社論不許背離的鐵則 ㈠代表社方掌握言論 ㈡主筆群一時無雙 ㈢張季鸞是下筆榜樣 ㈣總主筆轉職台視常董 ㈤聯合報系傳統流傳不變 七、華爾街日報來搭線 八、六輕特刊意外解開王家情結 ㈠台塑巨資建「六輕」 ㈡經濟日報籌編特刊 ㈢台塑講印刷成本 ㈣王必成慷慨送特刊 ㈤回想三十周年撤稿 ㈥兩家歡聚在一堂 九、常董會的絢爛與平淡 ㈠周三與周一的兩個時代 ㈡提示即為決議事項 ㈢有人遲到就得坐等 ㈣小事常當大事談 ㈤決心為新聞自由犧牲 ㈥排定非常時期接位順序 ㈦正派辦報不重社會新聞 ㈧四十年後常董會新貌 十、主持報系新薪制研訂 ㈠研討三年提草案 ㈡要為報系卸包袱 ㈢編輯部一人領卅萬稿費 ㈣業務部職稱多 ㈤印務部最難瞭解 ㈥行政部門自行緊縮 ㈦到台塑、統一取經 ㈧新制實施時改革不大 十一、遇上ABC挑戰 ㈠新評會推動發行稽查制度 ㈡報紙發行奇招百出 ㈢台灣哪有ABC推廣環境 ㈣為什麼有新評會 ㈤我與賴國洲先生 十二、搭上廢止出版法的列車 十三、《報學》譜下休止符 ㈠編協幾十年心血付東流 ㈡扶不起的理事長 ㈢結交編輯人朋友 ㈣編輯人協會的起源 ㈤《報學》養活編協 ㈥祈願《報學》重現光輝 十四、政黨關係愛與憎 ㈠終於放棄二十年堅持 ㈡報人參加政黨的難處 ㈢《經濟日報》蒙難 ㈣對黨的愛與憎 ㈤黨能為民眾服務多好 附錄:從保釣運動想到《經濟日報》(丁文治)
- 一、出任第四任社長
- ㈠認真為好報紙奉獻
- ㈡曾經付出過心血
- ㈢做個與眾不同的社長
- ㈣我的內閣
- ㈤推心置腹最大快樂
- 二、唱一齣「將相和」
- ㈠簡報聽到苦經
- ㈡發現兩總不談心事
- ㈢解心結用措施
- ㈣跟著同仁走出去
- ㈤活動中的尷尬事
- 三、不一樣的三十周年社慶
- ㈠每逢慶典難為主管
- ㈡特殊貢獻獎排除包辦
- ㈢酒會不請政要
- ㈣孫運璿不道賀要道謝
- ㈤特刊上一幅異樣的廣告
- 四、股價指數猜獎爆出烏龍
- ㈠頭獎小汽車一輛
- ㈡猜五天後指數分毫不差
- ㈢西洋鏡就在浮貼
- 五、搞發行要比別人費心思
- ㈠我們比同業難做
- ㈡企業幹部報打下基礎
- ㈢貫徹推動學生訂報
- ㈣賣保險的改行
- ㈤找上投資大眾
- 六、社論不許背離的鐵則
- ㈠代表社方掌握言論
- ㈡主筆群一時無雙
- ㈢張季鸞是下筆榜樣
- ㈣總主筆轉職台視常董
- ㈤聯合報系傳統流傳不變
- 七、華爾街日報來搭線
- 八、六輕特刊意外解開王家情結
- ㈠台塑巨資建「六輕」
- ㈡經濟日報籌編特刊
- ㈢台塑講印刷成本
- ㈣王必成慷慨送特刊
- ㈤回想三十周年撤稿
- ㈥兩家歡聚在一堂
- 九、常董會的絢爛與平淡
- ㈠周三與周一的兩個時代
- ㈡提示即為決議事項
- ㈢有人遲到就得坐等
- ㈣小事常當大事談
- ㈤決心為新聞自由犧牲
- ㈥排定非常時期接位順序
- ㈦正派辦報不重社會新聞
- ㈧四十年後常董會新貌
- 十、主持報系新薪制研訂
- ㈠研討三年提草案
- ㈡要為報系卸包袱
- ㈢編輯部一人領卅萬稿費
- ㈣業務部職稱多
- ㈤印務部最難瞭解
- ㈥行政部門自行緊縮
- ㈦到台塑、統一取經
- ㈧新制實施時改革不大
- 十一、遇上ABC挑戰
- ㈠新評會推動發行稽查制度
- ㈡報紙發行奇招百出
- ㈢台灣哪有ABC推廣環境
- ㈣為什麼有新評會
- ㈤我與賴國洲先生
- 十二、搭上廢止出版法的列車
- 十三、《報學》譜下休止符
- ㈠編協幾十年心血付東流
- ㈡扶不起的理事長
- ㈢結交編輯人朋友
- ㈣編輯人協會的起源
- ㈤《報學》養活編協
- ㈥祈願《報學》重現光輝
- 十四、政黨關係愛與憎
- ㈠終於放棄二十年堅持
- ㈡報人參加政黨的難處
- ㈢《經濟日報》蒙難
- ㈣對黨的愛與憎
- ㈤黨能為民眾服務多好
- 附錄:從保釣運動想到《經濟日報》(丁文治)
- 版權頁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