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際知名的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近年新作,面對不同家庭的奇疾怪症,但看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如何讓他們各歸各位,療疾不如療心,走出家庭的生天。
詳細書訊
這本書所收集的文字,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吃喝玩樂、走路睡覺等生活上的小支節;只是回過頭來,才猛然發覺一個家庭治療師的生活點滴,原來與工作是分不開來的。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會帶給我一次經歷、一份參與、一種啟示、一聲嘆息、甚至一番驚喜。到頭來,再也分不清哪一點是工作,哪一滴是個人感受;只覺得生活離不開人,永遠是圍繞著那沿藤摸瓜的人際脈絡,任你走得多遠,都離不開那千絲萬縷!
人人都是自己家庭的產品,只是這產品並非只有一個模式。仔細看來,就會發覺每個人的家庭背後都有一張無形的網,或鬆或緊地把每個成員繫在一起。任你走得多遠,都離不開那千絲萬縷。
很多人以為家庭治療是向人提供治家之法,其實更重要的是走入它的心臟地帶,了解每個家庭的脈搏。從常見的家庭鐵三角到厭食症,從外遇問題到孩子拒學,從緣到怨到圓,從愛到恨到仇,家人間彼此糾纏,經常把全部人纏得一團糟。莫怪家庭跟人一樣,會病、會痛、會跌得四腳朝天。
本書是國際知名的家庭治療師李維榕博士近年新作,面對不同家庭的奇疾怪症,但看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如何讓他們各歸各位,療疾不如療心,走出家庭的生天。
作者簡介
李維榕博士
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的創辦總監,同時也是美國紐約 Minuchin Centre for the Family 的家庭治療教授。經常應邀至歐、美、加及亞洲各地講學及做示範治療。英文著作有與其老師 Salvador Minuchin 等人合著的《學習家族治療》(Mastering Family Therapy:Journeys of Growth & Transformation)(心靈工坊)以及 《家庭與伴侶評估:四步模式》(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 From Symptom to System)(張老師文化),都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近十幾年她在亞洲家庭工作的點滴,在台灣及香港出版了《家庭舞蹈系列》,以及中國的《為家庭療傷》。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
愈覺得個人自我意識的重要。愈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要讓自己活得好一點,才有辦法親近別人。
-
因為親情是有代價的,一位悲傷的母親,往往要求女兒以她的感覺為感覺,以她的經驗為經驗,而女兒必須放棄自我,才可以成功地扮演這個別人為她安排的角色。
-
離婚的道理,就是發現婚姻不能繼續,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離婚不是過去的事,情斷了,恨尤在,而恨,有時比愛更能把人拴在一起。
-
母離異時,往往把所有家人都凝結在某個時空,不能動彈。
-
那一股由心而發的同情同理,才真有驚天動地的威力。因為它會讓所有不幸的人都知道,人其實並不是孤單的!那麼我們那疲倦的心靈,才能找到它需要的依靠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