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情緒處理的完形學派專家曹中瑋,以35年實務工作的深耕積累,透過精練的筆觸深入淺出解析情緒的樣貌,更放下「專業」的光環,坦然分享罹癌、家人去世等一連串人生考驗,於不同角色、身分的情緒與轉化經驗,包括妻子、母親、心理師、當事人、大學老師、病患等,交織著惶惑與不安,透露出靜定與智慧。
閱讀最前線推薦
詳細書訊
每個人都有機會和情緒再次相遇與和好
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體驗多彩豐富的人生
不愉悅的情緒常受人誤解,以為是它帶來了痛楚和內心的折磨,最好完全感覺不到這惱人的東西。其實剛好相反,情緒始終稱職扮演「護主心切」的角色,一心想助人與自己、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擅長情緒處理的完形學派專家曹中瑋,以35年實務工作的深耕積累,透過精練的筆觸深入淺出解析情緒的樣貌,更放下「專業」的光環,坦然分享罹癌、家人去世等一連串人生考驗,於不同角色、身分的情緒與轉化經驗,包括妻子、母親、心理師、當事人、大學老師、病患等,交織著惶惑與不安,透露出靜定與智慧。
作者對於華人這多情又多感的民族有特別獨到的觀察和見解,以動人的諮商實例啟發所有助人者都能與當事人的情緒深刻接觸,更有效達成助人目標。
本書特色
1.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學術和專業領域具高知名度。
2.文字深入淺出,讀者群不限專業工作者
作者簡介
曹中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博士。完形治療師訓練課程結業。
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及系所主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中心主任,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諮商心理師、救國團青少年輔導中心義張、馬偕醫院家庭協談中心及平安線義工、返璞歸真工作室及現代人力潛能開發中心諮商員。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副教授,專業諮商心理師及督導。專注於完形諮商取向與情緒心理之諮商實務、督導與訓練工作。
著有《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一書(張老師文化)、《張老師月刊》之情緒調理及完形諮商的人生智慧專欄等。
媒體推薦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金樹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卓紋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張德聰(救國團主任、「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黃惠惠(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楊 蓓(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蕭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教授)
一致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多年,經常會有人來向我徵詢,希望我為他們推薦合適的諮商師。有很長一段時間,眾多的同業名單裡,「曹中瑋」往往是我建議的首選。直到一次當事人向我抱怨,排曹老師的隊要等八、九個月或更久,我才轉而推薦其他同業。……在台灣,心理諮商理論嫻熟、治療技術紮實的人為數不少,可是心理能力深厚的助人者卻是珍寶,曹中瑋就是擁有這樣真誠與厚度的人。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曹中瑋對人類「情緒」豐厚的理解與接納。
──呂旭亞(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我特別欣賞的是,中瑋老師並不是以教科書的形式撰寫,每章每節,她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娓娓道來,在適當的段落加入了大量的諮商實例。尤其,她不吝於分享自身不同角色身分的情緒經驗,包括妻子、母親、心理師、當事人、大學老師、病患等,交織著惶惑與不安,透露出靜定與智慧。這些如實的經驗穿插在字裡行間,或提點,或比喻,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金樹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拜讀中瑋老師的大著,文如其人,坦然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也由專業助人經驗中,分享整理出情緒的頭緒,……不僅適合助人者自我情緒覺察調適,助人歷程中對當事人情緒的處遇,更適合一般大眾對情緒的認識、反思、調適。
──張德聰(救國團主任、「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書中常會看到中瑋用「層層」、「疊疊」、「細細」、「慢慢」等等的形容詞來對待情緒,那是助人工作歷程中堅定的溫柔,也是面對深沉文化冒險時必要的態度。
──楊 蓓(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用看得懂的文字去理解模糊的情緒,從放棄改變到對情緒的全然接納,多麼神奇的情緒管理啊!中瑋在書中教導我們近距離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還不就是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的意思嗎?中瑋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語言娓娓道來,好像在山中秘境找到的一本經典秘籍,讀來好享受。
──蕭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教授)
目錄列表
劃線註記
-
此個案的情緒模式中沒有生氣,她的生氣自然是被另一種次級情緒所取代
-
探索此情緒的功能與特性
-
細微的不一致非語言訊息
-
最好能聚焦在清楚的對象上
-
要當事人深呼吸或注意自己的呼吸;叫當事人的名字,請他注意聽諮商師的聲音或指示;要當事人看著諮商師或外在環境;適當的身體接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