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去世,阿嬤不得不搬到台中跟兒子一起住。生活習慣天差地遠,婆媳之間有很多不愉快,讓阿嬤覺得,那不是自己的家。阿嬤是養女,她想不如離去,去尋找自己的親生家庭。離家時,阿嬤額外帶了一張媽祖廟靈符,憑著這張符,她時常跟隨媽祖出巡和回娘家的隊伍,四處打探自己的親人。阿嬤能不能找到她的生身親人?
詳細書訊
阿嬤本姓黃,住在高雄蚵仔寮,小時因生活困苦送給姓林的養父撫養,長大後嫁到竹山。兒媳事業有成,工作繁忙,將兒子阿源交給阿嬤照顧,直到要上小學,才帶回台中與父母同住。
因阿公的過逝,阿嬤不得不搬到台中跟兒子一起住,由於生活習慣差異,婆媳之間有很大的齟齬,讓阿嬤感覺那不是自己的家,遂有尋找自己親身家庭的念頭,因此憑著離開家時身上所攜帶僅有的一張媽祖廟靈符,常常跟著媽祖出巡及回娘家的隊伍,四處打探自己的親人。
這次跟著社區主辦的媽祖進香團,一起出巡,阿源要做春假作業而跟著阿嬤一起出遊。兩天兩夜的苦行,終於抵達新港,媽祖回到了娘家。阿嬤卻也悄悄地四處尋找她的娘家,終於打聽到一處,然而卻是已被燒成灰燼的老屋,正在悲傷時,領隊的先生看看阿嬤的靈符,湊巧的想起自己從小被送人領養的小妹。果真,踏破鐵鞋無覓處……。一段非常感人的尋根尋親故事,竟是如此心酸,撼動人心。
藉著阿源這個小學六年級、第一人稱的主角口述,可以看見婆媳相處的難題,現代老人的失落感,傳統宗教信仰的文化,以及台灣特有的風土民情。孩子可以透過這樣具本土性的文學作品,從作者精練鋪陳的故事中,去深度閱讀這片土地。
本書特色
★ 暢銷且長銷書,出版多年來紙本書銷售總計五萬本!
★ 赫赫名家推薦榮獲多項大獎!
作者簡介
鄭宗弦
嘉義縣新港鄉人,曾任農業雜誌採編。從小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大學修習農藝學,研究所轉攻農業推廣教育,之後毅然轉任國小教師,由自然科學入社會科學,又自農業界跨教育界。角色的轉換有助增廣閱歷,環境的變遷也都是創作的良材,他堅持理想,要為下一代寫出最好的作品。
創作以少兒小說為主,作品深獲各界肯定。曾獲青溪文藝金環獎、觀光文學獎、柔蘭兒童文學獎、台灣省政府兒童文學創作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行政院文建會特別獎、小太陽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等二十多個文學獎項。著有《姑姑家的夏令營》、《第一百面金牌》、《台灣炒飯王》、《又見寒煙壺》等書。
媒體推薦
林文寶(兒童文學專家、前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通過學童思源的敘事:我們看到了似乎要消逝的風土民情;我們更看到了深層的記憶與儀式。
桂文亞(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老阿嬤與孫子跟著進香團徒步到新港奉天宮進香,藉由進香之旅,穿插了兩代衝突、尋根鄉情、老人心理等豐富情節,文筆練達,深具鄉土氣息。
陳郁秀(兩廳院董事長):
《媽祖回娘家》透露濃郁的台灣民俗之美,將真正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台灣人的民間信仰、民俗藝術、傳統文化和常民生活之美融入作品當中,寫出道地具有本土意識的作品。
陳木城(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工作者、小學校長):
一個頗有質感的本土故事。一對祖孫阿源和他的阿嬤罔市,跟著在往新港的進香的隊伍裡,引出台灣版的苦女阿信令人鼻酸的身世。在熱鬧滾滾的隊伍中,有一個淒涼的故事,在現代的文明中有一個傳統婦女的悲歌。
劉靜娟(名作家):
故事循著媽祖進香團的路線發展,真實又細膩地呈現了台灣民間信仰的氣氛。養女祖母帶著孫子進香兼尋根,情節動人、自然,不會流於煽情。
許建崑(大學教授、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學術組組長、監事):
巧妙地使用鄉土題材,並加上認親故事,完成雙線結構,彰顯了「回娘家」的主題。如果能將故事背景的幾座廟宇仔細描繪,就更精采有味。
李前泉(九歌兒童劇團「媽祖回娘家」編導):
小時候,聽著媽祖降妖除魔的故事,常讓我想到祂那麼忙,有空吃飯嗎?我不知道。但是媽祖的故事卻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長大後,有了善緣可以導一齣戲,所以我選了《媽祖回娘家》作為改編的故事。在這一本書裡頭,我看到了:媽祖濟世的慈悲、阿嬤追求心願的勇氣、熱鬧的民俗活動、還有台灣濃濃的人情味。
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媽祖有空吃飯嗎?但是我知道:只要能有一顆柔軟的心,每個人都能降妖除魔、濟世救人。
蘋果姐姐(momo電視台名兒童節目主持人):
這是一本看了又哭又笑的好書,跟所有小朋友分享。
糖糖姐姐(momo電視台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
阿嬤與阿源的祖孫情,還有阿嬤無私的愛,都很令人感動。
奶油哥哥(momo電視台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
跟著故事中阿嬤的腳步一起去尋根,看到了宗教信仰的文化、台灣特有的風土民情,既有趣又能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