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之單篇內容。如果人的一生是從老到幼逆向而行,會是甚麼樣子?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從八十歲出生,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費茲傑羅以此發想寫就,卻發現在時間無情的洪流之下,逆向而行的孤寂無奈。比電影更殘酷揪心的原作。
詳細書訊
《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共收錄五篇費茲傑羅的經典傑作,包含四篇小說及一篇三段式散文,「班傑明.巴頓奇妙的一生」為其中一篇單篇內容——
「他正越變越年輕—他渾身顫抖,覺得自己的命運似乎既可怕,又不可思議。」
—班傑明.巴頓奇妙的一生
班傑明十八歲時,看似五十歲,所以不得上大學;五十多歲後卻看起來像十五歲,在外人面前,還得稱自己中年的兒子「叔叔」,你能活過那樣的人生嗎?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1940)
「要評斷一個人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其有沒有能力在心智中,同時秉有兩種互相對立的概念,而仍能保持正常運作。」
費茲傑羅無疑正是如此矛盾的人,一輩子在虛榮與幻滅之間掙扎。他愛慕五光十色的生活,渴望名聲與金錢,卻又透徹地看穿其虛浮短暫;他賣文借貸支撐浮華生活,同時又念念不忘崇高的文學志業。他對愛情的理想既純潔又堅貞,卻娶到同樣有才華,同樣愛慕虛榮,同樣精神脆弱的妻子;深知兩人在一起終將互相毀滅。他清楚酒是穿腸毒藥,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終至毀了自己的才華與生命。
一生寫了上百篇短篇小說,投注全部心血的長篇小說卻只寫出四本,及一本未完成作品,除了處女作《塵世樂園》大賣讓他聲名鶴起,其餘皆未如預期。雖然飽受精神與現實的折磨,但他終其一生都未失去浪漫與純真的特質,死前仍在為心目中最偉大的小說奮鬥。
其作品幾乎都在探討對某種浮華理想的渴望,以及其不可避免的幻滅,這種矛盾對立也形成他作品最迷人的特質,進而於日後成為整體美國夢的象徵,從個人飛蛾撲火般的自毀擴大為整個時代群體的掙扎,奠定其美國近代偉大小說家的地位。
譯者簡介:
劉霽
大學念中文系,研究所赴英研讀文學與電影,以讀小說看電影為本分。創立一人出版社,總是把創作、翻譯與出版混為一談。譯有《影迷》、《再見,柏林》。
媒體推薦
「他的才氣有如蝶粉在蝶翼上畫出的斑紋,渾然天成。曾經,他就如同蝴蝶般對此渾然不覺,也不知那何時被玷汙或拂去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受傷的羽翼,意識到其構造,學會思考,卻無法再飛舞,因為他對飛舞的愛已然消逝,只記得那曾一度是如此輕鬆寫意。」海明威論費茲傑羅《流動的饗宴》。
「費茲傑羅讓美國小說繼亨利.詹姆斯之後,再度向前邁出了一步。」——T. S. 艾略特